top of page

《AI世代下的學術誠信:效率與底線之間,我哋點走落去?》


ree

AI世代下的學術誠信:效率與底線之間,我哋點走落去? AI 發展得咁快,學術界其實係其中一個受衝擊最深嘅地方。呢幾年學生、老師、研究員都開始面對同一條問題:AI 可以幫手,但幾時變成越界?


我最近睇咗幾條關於探討學術誠信、AI寫論文、國際案例嘅新聞影片,睇完之後感受幾深——AI 真係一把雙面刀,睇你點握。以下係我以導師、內容創作者角度嘅一些整理同感想。


1. AI 帶嚟嘅係「放大能力」,唔係偷步捷徑


AI 喺學術界嘅作用好明顯:快、準、慳時間。文獻分析、summary、找論據、統整資料,AI 係做到,而且做得好。對研究者嚟講,呢啲係以前要花幾日甚至幾星期嘅功夫。


但 AI 代唔到嘅係一個人真正嘅思考。


你冇諗清楚自己想研究乜,AI 畀你十篇 summary 都係廢。你唔知道觀點點連接、論點邏輯點拆,AI 寫俾你嘅嘢都係空心嘅。


AI 做到嘅係將你原本嘅能力「放大」,而唔係幫你假裝有能力。


2. 學術誠信嘅問題唔係AI造成,而係被AI放大


世界各地都開始出現 AI 亂用嘅極端例子:


  • 美國大學清楚列明:所有作業、論文不可由 AI 代寫,一旦發現可以留校察看或開除;

  • 中國有槍手用 AI 一日量產 30 篇論文,做成論文黑市;

  • 英國一年幾千宗 AI 濫用個案;

  • 韓國七成大學生承認用 AI 完成功課;

  • 香港亦有論文因 AI 幻覺而出錯,演變成風波。


其實問題唔係 AI 本身,而係 有部份人本來就想搵捷徑,AI 啱啱俾咗佢地一條更快嘅捷徑。


AI 令作弊變得更易,但同時亦令「漏洞」更大、更易穿崩。越係不負責任嘅使用方法,越容易被檢測工具捉到。


3. 全球學界其實唔係反 AI,而係反「唔負責任」


好多大學已經唔係禁止 AI,而係訂「負責任使用」原則:


  • 牛津:誠實使用;

  • 普林斯頓:使用前需獲准,並保存所有對話紀錄;

  • 頂尖學術期刊:可以用 AI,但你要對內容負責。


所以,未來學術界真正重視嘅唔係你有冇用 AI,而係:


你有冇理解內容?你有冇加自己嘅觀點?你有冇負責任?


AI 可以協助,但學術論證嘅邏輯、觀點、立論、研究設計,依然係人做。


4. 最大嘅隱憂:一代人失去「做功夫」嘅耐性


過度依賴 AI,就好似壽司師傅跳過十年切蘿蔔、煲飯嘅基本功。


學術研究本來就係一條辛苦路,最痛苦嘅部分——找資料、核對、思考、驗證——先係建立能力嘅地方。


如果下一代覺得:「反正 AI 做到啦」,咁未來嘅學者會變成乜嘢?


你可以想像:一個唔願意做基本功嘅時代,會培養到乜嘢質素嘅知識?


5. 我嘅總結:AI 不會破壞學術,但人會


AI 本身中立。佢可以:


  • 幫你查資料快十倍;

  • 幫你分析文獻更準確;

  • 幫你想觀點、拆結構;

  • 幫你做低階重複工。


但 AI 做唔到嘅永遠係:


  • 學術責任感

  • 批判性思考

  • 研究倫理

  • 誠實面對知識嘅態度


學術是否崩壞,不取決於 AI,而取決於 人點使用 AI。


如果用得好,AI 係一個超級助手;

如果用得懶,AI 會變成一把切斷知識根基嘅刀。


結語:AI 時代,學術誠信更重要,而唔係更易放棄


AI 係未來,學術界唔可能逆轉。真正重要嘅唔係「禁止 AI」,而係:


點樣教育下一代成為既善用 AI、又守得住學術底線嘅人。


人類智慧 × AI 效率,先係未來真正嘅學術力。 免費講座報名連結: https://www.hkai-solve-academy.com/ai-superpower?utm_source=blogpost  

留言


© 2025 香港AI培訓學院 

 

聯絡我們

  • Whatsapp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
+852 6757 7206     admin@hkai-solve.com

九龍灣常悦道21號Eastmark6樓601室     Unit 601, 6/F, Eastmark,No. 21 Sheung Yuet Road, Kowloon Bay

bottom of page